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,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。如雕塑《刘胡兰》,从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、咬紧牙关、怒视敌人、威武不屈的形象。在侧面,观众只能看到紧握拳头的右手和左手,通过手势表现出刘胡兰内心愤怒的情绪,以及恨不得砸烂旧世界,把敌人一扫而光的气概。背面较简单,只能看到因风吹飘动而交织着的头发和衣纹。就这样,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雕塑的各个侧面,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。
就圆雕来说,它不适合表现自然场景,却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划来暗示出人物所处的环境。如通过衣服的飘动表现风,通过动态表现寒冷,通过表情和姿势表现出是处在炼钢炉前或在稻田之中。渲染大规模的群众场面不是它特长,可是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个性的典型性格却是它的拿手好戏。众多的罗马头像,龙门石窟,东山的浮雕罗汉像,罗丹的一系列肖像,《收租院》的一些农民形象都是范例。
制坯
敲打粗坯一般以塑好的立体泥稿为依照,先用毛笔在材质上画出大体轮廓,再将所画轮廓以外的多余材质借助斧和雕刻用具去掉,然后凿粗坯。具体操作时,把材质放在打坯凳上用绳子勒住,亦可放置于地上用双脚夹住席地打坯。打坯凿多以大宽平凿,大反口圆凿交替使用。先打出大的形态比例关系,用几何形的立方体造型。强调大的转折和体积方向。
以人物为例,一般先将头部体积以外的四肢形体凿出块面,再将头部、胸部、骨盆凿出块面。然后再凿出形态块面,如垂直、倾斜等。人体的基本形状完成后,再在各部位按人体的结构、比例关系,逐一凿出各个部位凹凸形状,如脸颊与五官之间,胸部与颈部之间,乳房与胸部之间所形成的高低起伏凹凸状,在分凹凸的时候要为后二道工序留有余地。
镂雕
镂雕细坯,这道工序是为纠正前道工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。可使用较小的平凿与圆凿,一是用肩顶,二是用手推(即执刀戳坯),依次刻出人物形体结构,脸部特征表情和衣纹的虚实关系,尤其是在处理人物衣裙方面,讲究虚实、动静、湿干、曲直、聚散、挂垂等表现方法。
圆雕是在高,宽,深三度空间进行的造型艺术,即立体雕琢。圆雕要求对食疗的每个面都进行加工,雕琢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密剁斧为主,终能够多角度欣赏完立体的造型艺术品。
圆雕的大致步骤为:对石料进行粗处理,先出坯子,除掉多余的部分;然后依据图纸等实际设计的所雕形象的部位比例,将圆雕的大体概括勾画出来;之后开端打制,沿概括线用凿子等凿刻出外形;后,在原来打制的基础上勾画细致线条,而且用磨头,剁斧,扁子等把石雕产品休整洁净。浮雕艺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,归于半立体形的雕琢。浮雕是在石料外表进行雕琢,让石料具有立体感,使图画浮凸于石面。浮雕能够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。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,雕琢形势比较单一;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,内容相对浅浮雕繁复,更多选用透雕办法。浮雕用于修建物的墙面装修,以及寺庙的龙柱,抱鼓,御道等,在石雕中使用广泛。